电脑技术学习

软考的讲解及出路

dn001

  今天给大家写软考的讲解及出路,其实,写这个指南的目的第一是鼓励大家去考证。第二是怎样通过软考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。第三是在不得不考或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快速而顺利地通过认证。在下面的篇幅中,我将就IT认证的种类,含金量及复习方法进行陈述。

  IT认证的种类: 全国计算机认证主体分为三种,一是资格水平认证,二是计算机等级考试,另一是IT厂商设立的认证培训三种不同的认证。

  等级考试针对非计算机专业人员,作为其专业知识的补充,内容较少也较为简单,学计算机的一般没有学习的必要考。

  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现在是一场由国家人事部、信息产业部组织的以考代评考试,具有良好的权威性,能够直接获得相应级别的职称。而且现在,计算专业的人员已经只能通过考试来获得职称。

  对于IT厂商的认证,主要分为面向大众市场和面向具体应用两类。面向市场的主要有SUN,MS,Cisco三大阵营:SUN认证主要对应与java开发,Cisco对应与网络管理,MS则比较繁杂,总类众多。这类认证在哪都吃得开,CCNP到CCIE,每一个级别都对应着一条收入线,JAVA和Cisco的高级认证几乎都代表着月薪过万,自然,通过也不是容易的,虽然题型不复杂,可就是不像资格考试那样可以突击搞定,报考费用也是不菲。对穷学生而言是真正的心有余而钱不足。

  具体选择哪类认证,也是因人而异,就在校生而言,推荐资格水平认证,考完以后,对计算机整个的体系可以有个宏观的认识,以后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,看得更加全面;再者,报名费用低廉,就算通不过也没啥大不了,浪费不了多少金钱;其三,也避免过早得和某项应用绑定,影响视野的开阔性。我还没有工作,所以也不知道认证对与在职工作人员有何意义,论坛上普遍的看法是考具体公司的认证是为了跳槽或加薪,考资格水平认证是为了评职称,具体情况如何,不清。

  这类考试深度有限,基于基础知识,一般大学本科的教学难度应付这类考试已经绰绰有余,其困难主要在于涉及的知识面较广,跨度大,如果从零复习要花较多的时间。而如果真的需要从头复习又时间有限的话,建议大家抛开书本,看看网上的精品课程,这类课件针对教学,难度有限而又比较简洁,适合与快速入门和复习。如果觉得课件太过简洁,不妨看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书,这类书难易适中,语言也通俗易懂,而一些重点大学出版社的书虽然做为教材是很不错的,但单纯就应付考试而言,讲的难了些,也比较容易钻牛角尖。其实中国相同课程的教材体系几乎一样,章节安排也差不多,有的只是繁简难易之分。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教材是“编的不是“纂的,“编的教材自然都差不到哪去,找本薄些的就能看得快些。

  至于复习方法,觉得其实就是软件开发方法。无论是严谨还是敏捷,无论是繁杂或简洁,几乎世上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可以和某种软件开发方法相对应。有人说软件开发是一门艺术,同时软件开发也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。就以RUP的几大原则:基于架构、增量、迭代而言,这几个原则在复习备考中也同样适用。

  具体而言,基于架构意味着对整个知识体系要有宏观的认识,有效率的复习往往从目录的熟习开始,把目录背了,对于要学的知识自然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。这一点在项管的考试中显得尤为重要,项管和系分不同,相对而言,系分对知识的考察更为广泛和深入;而项管的知识点较为零碎,尤其对学计算机的而言,似乎很多章的内容都差不多,纳闷搞管理的怎么就能平白无故翻出这么多的花样。可真正做到题的时候却发现不知从哪方面入手,我在刚开始复习的那周里,看完了教程,回头却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,一头雾水,后来借了管理类的书,对照着把教程的目录仔细看了,才发觉项目管理并不是想象得那么复杂。从时间上分,就是那几个过程,从种类来看,也就那几类;将软件开发过程和项目管理结合,就捣出了这么多的花样。有了整体的认识,就知道自己看的啥了,再背背书,通过考试自然不成问题。

  再讲迭代的意义,认真背过英文单词的知道,背单词的关键就在于反复地看,一遍一遍,在遗忘之前复习,背单词可能很多人能做到这点,但在平时看书看杂志时,有没有做到呢?看完就长叹一声,终于看完了!买书不一定意味着看书,看过也不一定意味着记住。软考要买多少书,三本应该差不多了,一本黄皮书加上一本分类精解再加本全真练习,再找往年的试卷做一做,也就可以了。但要看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,教程只是一个骨架,虽然就应付考试而言,这本教程上的内容也差不多了,但要理解得多一些,教程上的东西是不够的。但在扩展之前,要把教程看上个几遍。看几遍和看一遍相比,其实并不会多花多少时间。教程知识的组织是科学的,分几大块,每块又分成若干章。看完一章复习一章,看完一大块再整块想想,这样等书看完了,看看目录就能回忆出很多东西。一口气把书看完,看着挺豪迈的,忘了还得重新来过,累人。不断复习才是效率的保证。

  复习时间的安排

  在校生考证的最大优势就是有大块的时间可供使用,每天花上八九个小时不成问题,特别是没谈恋爱的同学和两地分居的同学,时间尤其来得充足。对于在校生,复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,如果是大三大四的同学考,还可以更加短些。留的时间长了就给了自己太多的退路和借口。有本背单词的书,叫《十七天搞定GRE单词》,我班有同学照这时间表做了,真的背完了,效果不错。我背了很久,花了N个十七天,背了忘忘了背,到现在还没啥起色。男人,就该对自己狠一点,不留退路才能绝地逢生,要有背水一战的勇气!

  教程现别急着看,先把考试的题型搞清除,下午的案例和论文光靠看书是比较难准备好的。拿份试卷和参考答案看看,别管自己现在会考几分,要坚信中国人的应试天分。看了以后就知道论文要写到什么程度了。复习过程中要经常看看论文,找论文中国期刊网是个好去处,大学一般都买了帐号或镜像,免费,无聊了就看看,看多了就觉得很多论文,特别是开发应用类的论文,很相似,看得时候留心了,好文要收录,要看看从这个项目上,作者做了那些引申,牵扯到了哪些理论,落笔千言洋洋洒洒的吹水功底不是一日练成的。论文准备贵在多看多想,而不在于突击。案例分析就不一样,考前一定要花出整块的时间来看,不是为了背题,而是让自己习惯答题的思维,案例分析关键在综合而不是难度和深度。思维方式对了做题自然会顺利些。

  参考:复习两月时间表

  准备期:40天,每天一到三小时,看教程,对模糊的知识点进行复习。看看论文,收集材料。

  突击期:15天,全心复习,每天看两三篇论文,1-6天:做上午基础题,有疑惑立刻翻书解决;7-10天:看案例分析,习惯解题思路;11-13天:准备作文,准备三个案例,想好每个案例可以发散的知识点;14-15天:看着目录把知识再梳理一遍,把做过的题再看一遍。多睡,考一天试是比较累人的。

  前四十天是比较轻松的,关键是最后半个月,能挺过就好,挺不过就歇吧。要是基础好的话,复习一两个礼拜就通过的也大有人在。

  码字水平是在太烂,打了很多错别字,想急着把它写完了。上篇讲到软考的时间安排,现在讲讲软考作文的准备。不知不觉就打了“作文,而非“论文;从小到大,写了太多的作文,现在仍在为作文头痛,再过20天就考GRE作文了,所以最近发些文章积攒人品。其实软考论文和作文也有一定的相似性,题材确定,题名几选一,没偏题怪题,要的不过是充分的准备和够快的写字速度。应该将,在软考高级的三大块里,作文最难拿高分,却最易及格。

  从考场说起,作文在考完案例分析后进行,持续两小时,要写300字左右摘要和2500左右的正文,与其说是考实践经验的,不如说是考心里素质和文字功底的。学计算机的写字少,打字多;打英文多,打中文少;打拼音的多,打五笔的少—--这三个“少一加起来,就注定了常常忘了一些字怎么写,平时遇到这种情况还容易解决,厚着脸皮问问就是了,可要是碰到软考作文这场合可就急死人了。所以考前还是动笔练练好,不为了连作文,纯粹为了练写字。

  考场拿到题目以后,认真读题,迅速在自己准备好的几个案例里选择一个,想好提纲。这大概花上五分钟就可以了。然后如果准备充分,就摘要正文这么写下来,如果没啥感觉,就略过摘要,直接从正文开始,边写边想,最后再总结出摘要,但要留好写摘要的时间。摘要的书写有现成的模板,能抵个一百五十字,直接套上。再加上项目描述之类的话,凑个三百不成问题。简单讲,就是如下格式:“我参加了……,这个项目……,我在其中做了……,有了……结果,成功的关键在于……(此处点题),也有一些不足……。

  要顺利地完成写作,准备好的案例十分重要,好的案例应该是亲身经历过的,容易发散的案例。就拿办公自动化系统来讲,从管理的角度,可以扯到人力资源管理,甲乙双方沟通,业务流程优化,配置管理。。。从系统体系来讲,可以扯到需求分析,工作流规划,架构设计。。。从技术细节来将,可以扯到数据库设计,XML应用。。。可以牵扯到的还远不止这些。如果是更加复杂的系统如银行ERP等等,可以扯上的应该更多。可以说,认真准备好两到三个案例,应付论文绝对没有问题。

  案例要准备到什么程度呢?要准备到可以写出软件设计说明书的地步。从宏观到微观都要能够把握。宏观说明你思考的高度,微观说明项目的真实和参与的程度。缺一不可。作为学生,参加过较大项目的可能性较小,但小的项目也可以进行发散,有些功能可能暂时没有实现,但只要有这个想法,思考过,大可以做为真实的项目来写。

  虽然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考察项目经验,但经验毕竟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,从网络上大量的论文和心得可以吸收写作的素材。

  经过博览论文和案例准备,作文应该成为考试中最优把握的部分。

标签: